时间:2022-11-07 18:59:36 | 浏览:720
文|杨泥娃
编辑|斯问
“不在零售主赛道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年初的新春团拜会上,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还在内部释放破釜沉舟的决心,但新年的“第一刀”,来得有点猛。
2月25日上午,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其拟筹划本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转让比例20%-25%。最意味深长的一句,是根据拟转让比例,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矛头指向了苏宁易购债台高筑。从最近的财报来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苏宁电器的货币资金约124.66亿元,但短期借款为201.87亿元,就在「电商在线」发稿前,苏宁易购公布业绩快报:2020年全年净亏损39.1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8.43亿元,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从还是精神小伙的张近东拿着10万元资金,在南京租下一间门面房,开启了创业之路算起,苏宁在零售战场已走过30年,比阿里、腾讯、京东、网易这些老牌互联网公司资历更老。
曾经一个空调卖家,逐步成长为一个遍及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的新零售巨头。其实无论从规模还是声量上,苏宁易购都不至于到“卖身”的地步,问题或许也出在这里——当企业追求规模效应,且尚未在大布局中找到边际效益最高的方式,让苏宁一直陷在亏损的泥潭。
从苏宁易购做电商的路径选择中,我们能够看到它的高光与隐忧。
2010年2月,苏宁电器正式上线了苏宁易购网站,开始在线上售卖电器,这算是苏宁做电商的第一步。在目标设定上是与实体连锁零售业务平行,全年销售规模翻两番。
当时苏宁在各方面都有着绝对优势。2011年,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8.9亿和48.2亿,年末门店总数达到峰值1684家。同期,国美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和18.4亿,门店数1079家。
苏宁和国美做线下的逻辑大同小异:线下开门店,品牌入驻交租金,苏宁国美们再用付款周期赚现金流差额去投资物业。但电商开始崛起,商家线上开店,消费者直接下单,砍掉了中间商,“不讲武德”的打法自然影响了线下坪效,光雷打不动的房租就直接影响到了苏宁的利润,电商的价格透明和低价促销,更是直接损害到线下的价格体系。于情于理,苏宁需要往线上走。
但这时的阿里、京东更还是“小孩子”。2011财年阿里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和16.1亿;做自营并且主卖电器的京东,营收211亿,亏损12.8亿。
从某种意义上说,相比2012年才开始觉醒的国美,苏宁的触网并不晚。
初出茅庐的苏宁易购面临着第一轮电商价格战,京东刘强东宣称“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并且在夏季电器销售旺季打折促销,这场价格战在后来变得愈演愈烈,各大电商平台都加入了混战,范围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消费者在几家平台之间穿梭的局面再次重演。
打价格战本是商业竞争中最粗暴的方式之一,苏宁、京东都是赔本在做买卖,但这场遭遇战对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对京东来说,低价卖家电是它的获客手段,用户不仅可以在京东上买家电,还能买其他东西。而此时的苏宁还有着强烈的“家电化”标签,在消费者看来,在苏宁还是卖家电的公司,价格战并不能把流量承接住。张近东曾在采访中说道:“我们要把‘电器’二字去掉,什么都卖。”
于是乎,苏宁开始真的向“易购”转变,一是品类扩张,延伸出图书、百货、酒水、食品等等;二是垂直并购,最大的一桩是收购母婴电商“红孩子”;三是开放平台招商。
“苏宁易购对于第三方的卖家的控制还是非常的严格的,所有在苏宁上线的第三方卖家必须是一年以上的注册公司,刷单一经查处永久性封闭,能在苏宁易购上线的第三方卖家都是比较优秀的。”一位苏宁卖家对「电商在线」说。
但在价格战中投入过多营销成本“伤元气”,外加全品类战略并未跑出成果。2012年,苏宁营收同比增幅仅为4.76%,扣非净利润跌至25.15亿。
2013年2月,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对于这个让人有点云里雾里的名字,张近东是这样解释的:一条包揽线上线下以及零售服务的云商之路。直到2018年1月,苏宁再次改名,从苏宁云商改为了苏宁易购。这5年时间的名称变化,透视着苏宁在新零售路上的纠结与拉扯。
当初目标与实体平行的电商业务,此时开始融合。2013年“618”大促前,苏宁正式宣布“线上线下同价”,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打通”,在当时绝对是够大胆超前的尝试。苏宁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也在同步进行:电商部门的采购、物流、财务等职能被全部调整到集团,与线下门店的相关职能合并,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苏宁的线上线下平台经营合二为一
这种绝对融合的做法,反而把线上与线下变成了“零和博弈”。
数据来看,这又是个亏损“坑”。2013年,苏宁易购营收达到1052.92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大降86.11%,仅有3.72亿元。
背后原因也很明显,在当时的背景下,移动端消费习惯还未成熟,消费场景和渠道所带来的价格差异还明显存在,苏宁这一尝试直接拖累了线下门店的运营成本,也并不能有效将流量传到至线上,更多是从品牌端与京东形成对抗,且“自损”力度有点大。
2015年成为转折点,苏宁线上自营业务收入先后越过400亿、600亿,到2016年,苏宁线上自营收入占比达到42.2%,而在2013年,这一数字仅20%。
大的背景自然是移动端消费的养成,外加这一年苏宁正式入驻天猫,在移动端获得了一个有效的流量入口。并且苏宁易购官方旗舰店的运营能力一直不错,粉丝有4300w+,多年商家店铺排名第一,并且旗舰店的直播销售额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苏宁在线下做了很多时髦的尝试。在“大店更大,小店更小”的逻辑下,苏宁易购直营店针对下沉市场,截至2017年全国范围就开了2000家,苏宁云店更偏重体验互动感,面向城市群体,同期也达到60多家。这样的线下精准打法,对线上引导开始起了作用,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苏宁易购APP月活跃用户数较年初增长105.73%。
苏宁做小店的目的在于,苏宁主站的“标签化”太浓——消费者要买家电时上平台看看,有没有降价。家电不是高频消费,苏宁也不像京东,有家电、图书、美妆、服装各品类,商品供给更不如淘宝,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又是各自生态里高频带动低频的代表,这些都是苏宁所欠缺的,分出精力做小店,就是要补足高频消费这堂课。
但线下扩张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从苏宁小店的成长路径就能看出端倪。2017年底的时候,张近东喊出未来三年新开1.5万家的口号,而苏宁小店就是担起重任的目标。
以高频次、高粘性的社区用户体验为触点,将全业态成为链接,苏宁对小店的定位思路是对的。到2019年3月,苏宁小店门店数就达到5000家以上,国内便利店门店规模位居第一的美宜佳,用15年才开出5000家门店。苏宁小店过快的速度,也造成了选址、成本、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的欠缺。
此前的报道有提出,小店一直在尝试邮局、彩票、生活帮、云店、苏小团等创新业务,希望寻找新盈利点,减轻亏损压力。但苏宁总部并未对苏宁小店新业务增设预算,导致其新业务开展是以稀释苏宁小店原有资金储备为前提。这使得新业务发展存在因资金不足而受限等可能,而原有业务也因为新业务瓜分资金而受到影响。
(图片来自苏宁小店官网)
年报显示,苏宁小店自2019年1月1日至股权出售日6月24日止,亏损22.1亿元,而现在小店也关店到只剩1000多家。
其实苏宁易购在电商端的业务节奏从未落后,从会员体系、拼团购、直播再到大惠聚,哪怕每年一届比肩“猫晚”的“狮晚”,但每一步业务变动都更像是被动防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出击。
或许从债务危机不断爆发开始,苏宁意识到,“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直接自己跑去做个网站、App,而是要在大量线上线下布局后,找到边际成本最低、边际收益最高的发展道路。
在苏宁的电商版图中,物流也是绕不开的一环。在模式上,苏宁物流选择了做“重”,有别于菜鸟物流的“联盟”模式。苏宁物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就与投入的力度有极大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实际上,苏宁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巨大的投入。早在2012年,苏宁就曾增发120亿元融资,重点投向物流建设,同时苏宁的物流业务成立独立的物流公司。2016年,苏宁物流的仓储面积达到583万平方米,同时又将天天快递收入麾下,此时苏宁物流在规模上是领先于京东物流的。但一方面受制于苏宁电商基本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母公司资金流的吃紧,苏宁物流在第三方业务的纵深方面开始落后于其他平台。
苏宁物流的机会在垂直领域,一方面成为阿里电器品类的配送服务商,同时还在收购家乐福后,进入即时配送领域,推出了家乐福“同城配”服务,将服务范围扩展到家乐福门店生活圈10公里。
这也成了这笔交易背后最有价值的点,苏宁为家乐福提升了线上交易和订单履约能力。在苏宁易购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显示1至6月,苏宁易购实现商品销售规模1940.98亿元,其中线上销售规模为1347.96亿元,同比增长20.19%,线上销售规模占比持续提升至69.45%。
如此看,苏宁似乎有了高频消费的组件,但数字化整合的时间尤其漫长,这点看阿里整合大润发和京东牵手沃尔玛就知道了。家乐福这步算是踩中了节奏,但能否融入到主站网店、线下小店中去,成为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端。更为关键的,是苏宁需要有足够的子弹去培育,以及更多的耐心。
在电商圈里跌跌撞撞之后,“服务商”更像是苏宁的新角色,这一次的定位和选择,倒有些主动出击的意味。
去年7月,苏宁易购成为抖音小店的供应链服务商,并开放给抖音电商平台所有主播,也同步输出物流和售后服务。
也是在7月份,苏宁宣布,在下一个十年,将由“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做“云网万店”。这个依旧晦涩难懂的名字,意味着苏宁不再卖货,而是开放自己的供应链、销售、物流、技术、金融能力给商家。
去年11月,苏宁易购成立了一个云网万店的子公司,并且完成A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融资金额60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苏宁易购即便“卖身”,云网万店依然还保持着独立运营。
具体来看,“云网万店”业务是聚焦在下沉市场,帮厂家卖货、帮加盟商和小门店开店,把原来过重的运营模式变轻。
按照苏宁易购最新股权结构显示,苏宁创始人张近东持股20.96%、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19.99%、苏宁电器持股16.8%、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98%。按照2月24日收盘价7元/股测算,此次转让比例20%-25%,接盘方需支付对价130.34亿-162.93亿元。
从这一点来看,苏宁易购的“断臂”,或许真的只是想“砍掉”并不合适的那条路。
NBA球星凯文·杜兰特转会勇士队时诞生了一句名言:“如果你打不过他们,就加入他们。” 虽然这句话最初带有调侃的意味,但后来更多的人则是把它当成了方法论,在各个圈子广为流传。 比如最近在电商圈,就刚刚上演了一出“打不过就加入”的好戏。娃哈哈涉
6月6日,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群访时,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重提电商话题,他表示,“我们不抵制电商,也不拥抱电商。”自嘲不会网购、没有微信的宗庆后仍旧相信实体经济会长期生存,消费者还是需要体验现实生活,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虚拟线
(观察者网 文/徐恒)在过去的数年中,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多次在公开场合“怒喷”电商,认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搞乱了实体经济。但时过境迁,宗庆后如今也主动选择了“拥抱”电商。 天眼查数据显示,4月2日,娃哈哈成立跨境电商新公司——杭
每经记者:沈溦 每经编辑:汤辉曾经“怒斥”电商搞乱实体经济的宗庆后还是加入了电商大潮。近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宣布,将进军电商,打造4个电商平台,包括保健品电商平台、食品饮料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以及哈宝游乐园。从2
扬子晚报·面对面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白色衬衫,黑色裤子,脚上是一双黑色的老布鞋,尽管曾数次问鼎中国“首富”,但宗庆后留给大众的印象总是那么简单朴素。近日,在杭州中南集团举行的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公益护眼
封面新闻记者 崔江 高杲1月14日,苏宁云商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将“苏宁易购”这一苏宁智慧零售的渠道品牌名称升级为公司名称,对公司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证券简称等拟进行变更,其中,公司中文名称将变更为“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拟由
36氪获悉,苏宁易购公告称,苏宁电器集团和苏宁控股集团为所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办理了质押,合计质押5.1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5.56%。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6月21日讯,有投资者向苏宁环球(000718)提问, 董秘好,苏宁环球最近连续下跌,可能是受苏宁易购(002024)的影响,请问苏宁环球在财务上和业务上,跟苏宁易购的联系是怎样的?另外,感觉苏宁环球对二级
谈到国内的电子商务的零售行业,淘宝和京东是公认的两家标杆型的企业。而以落地的实体店为代表,经常被拿出来和京东比较的,就应该算是国美和苏宁了。而后者,在2013年3月份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的传统零售企业,正在努力摆脱身上的“电商大卖场”的标
10月15日,苏宁易购生活电器双十一商家大会召开,美的、九阳、苏泊尔等小家电头部品牌商及数千家零售商参与。会上,苏宁易购正式发布双十一生活电器包含爆品补贴、CPS费用补贴、降低扣点资费等在内的十大重磅利好举措,以及行业补贴、5折劲爆秒杀、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陈维城)7月30日,苏宁易购和抖音电商达成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供应链服务和直播品牌IP打造等方面,展开全方位融合,具体合作项目将于今年818期间正式启动落地。根据协议,苏宁易购将输出供应链服务能力,全量商品入驻抖
小知识:苏宁是电商行业,你可以称之为电商股,但618这种节日不仅仅对电商有益,对家电行业也有促进作用,叠加政策扶持,明日开盘起,未来家电股必然有一波持续上涨行情,知名家电品牌涨幅都可以很乐观看待。操作技巧,可以买入159730,家电龙头ET
文|杨泥娃编辑|斯问“不在零售主赛道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年初的新春团拜会上,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还在内部释放破釜沉舟的决心,但新年的“第一刀”,来得有点猛。2月25日上午,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其拟筹划本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转让比例20%
众所周知,跳出自己舒适区谋求转型是何其困难,更不用说市值千亿的大型企业了。然而却有一家大型企业,凭借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成功转型,那就是家喻户晓的苏宁易购。苏宁易购从苏宁成立以来到2011年,苏宁基本上是一家传统的家电零售
作为中国传统家电零售巨头之一的国美零售(00493.HK),近三年来股价总体持续低迷,从2015年高点2.45港元一路下跌至如今的0.75港元/股,跌幅近70%。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业绩不见起色,国美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净